• 1
  • 2
首页 >> 课改专题 >> 课改理念 >> 详细内容
 
课改理念 >> 正文
“教师不讲”不等于教师不说话
日期:2016-05-04 15:52:31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049

“教师不讲”不等于教师不说话

——谈课改后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四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十几天了,通过近期的课堂观察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改革在实施中进入了一些误区:一是有些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在形式上仍然是“满堂灌”,只不过主角由教师变为了学生;二是新课堂要求教师不讲或少讲,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便真的“一语不发”,甚至学生对知识展示出现问题时也不予理睬;三是在展示课上对学生的表现,缺乏激发其展示动力层面的有效评价。

课堂上要求“教师不讲”并不是不允许教师说话,而是教师尽量不要讲解教学内容,但对课堂的调控还是要说话的,尤其是在课改的初期,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较差,还不具备熟练精准的掌控课堂的能力。

那么,在课改初期教师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新课堂教师应该做什么呢?

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方式,编制好预习课导学案(或任务书)

以前我们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围绕知识的讲授过程进行书写,从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总结提升、布置作业等几个方面来设计教案。而新课堂是以学生展示为主体的课堂,教师从台前走向了幕后,那是不是说教师可以不写或简写教案了呢?当然不是,不仅要写,而且还要比原来的教案设计更加多下功夫。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案主要体现在导语的设计、讲授中对教学问题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作业的设计等方面,甚至有些教师的教案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誊写,而新课堂改革以后教师的教案要围绕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预习来进行设计。尤其是课改初期,我们的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有精彩的展示就必须要提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可他们多数都不会预习,不知道该怎么预习,因此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自然就成了我们课改初期备课的重点。将来随着学生逐步对预习方法的掌握,教师再逐步放手,将预习交给学生们独立完成。

总体来说(具体要随学科而定)我们的教案在课改初期要围绕组织学生的预习来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要写清

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在写教案时可以按三个维度分开来写,也可以合并写,但一定要把三个维度的内容涵盖全面。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依据教参的提示和班级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来确定,知识目标表现形式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可以百度解决),技能目标的表现形式为“能够…,学会…”等;过程与方法目标要结合我们的“四步六环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学生自己对某知识点查阅资料,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组内讨论,提高协作意识”,“通过…达到…”等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主要围绕我们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来描述。

本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科教师教案中必备的内容,任何学科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都不是一个摆设,一旦确定以后,我们的教学都必须围绕它们来开展,教师要把它们时刻记在心中。预习课也好、展示课也罢,都是围绕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的,一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我们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2、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所任班级学生的分组情况,划分具体任务

将一节课的内容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分组情况,划分成与组数相当的几个任务,并明确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此环节需注意:一是各个任务虽相对独立,但各个任务连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必须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来进行的;二是尽量将各个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即知识的问题化)或习题的形式(即知识的习题化)或任务的形式(即知识的任务化)来体现,以便于学生操作;三是尽量做到任务数与组数相当,但也不必过于强求,如有些难度相对较大的任务又不好再进行细分,可以由两个组来承担,再如实训类的课程各组都要共同来完成同一项操作任务;四是所有任务在展示前都是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完成的,不能提前把任务分到各组,那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是割裂的、不系统的;五是教师分配的每一项任务都要考虑能否让学习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也就是尽量考虑每个任务能否划分成5——6项具体的内容,以确保组内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哪怕是补充与完善(当然在展示课学生拿到本组任务时,还要向组长提出任务分解要求:让你组内的每名成员都要得到展示的机会)。

3、针对每一项具体任务,写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课改初期,针对我们这些没有任何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学生,教师在预习环节要重点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任务书中要点名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各项任务,等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后再逐步简写此部分内容。

4、写出学生对问题的展示建议

对每一项预习任务中的问题或习题的后面都要写出教师的展示建议,此处教师应尽量多的列举学生展示的方法,学生可以按教师的建议进行展示,也可以独辟蹊径寻找更好的展示方法,教师的建议只是学生展示的参考。

下面以一节语文课《永远的蝴蝶》为例,详谈一下新课改后教案的写法。

《永远的蝴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②通过诵读、小组研讨,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分工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领悟人物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培养学生阅读小小说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完成阅读任务。

【预习任务书】

注意:1、各小组对每一项任务必须都要利用预习全部完成;2、各小组对每项任务的展示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3、各小组展示时必须做到组内每名同学都得到展示机会,请小组长合理进行分工。

任务一:基础知识累积

1、了解文章作者:请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百度查询等方式来了解作者的信息。

展示建议:由学生介绍作者,其他同学可补充。

(注意:此环节若学生不知道了解作者信息主要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教师需做好指导。以后只要一说了解作者,学生就能清晰地知道了解哪些方面,这就是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扫除字词障碍:请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或网络对生疏字词的读音和含义了解清晰。

展示建议:组间互测,每小组准备好字词小测题

3、小说的常识:小说的分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解决。

展示建议:由学生介绍,可由多名学生分别介绍,并举出些例子。

本文属于什么小说?什么是小小说?世界上最短的小小说请说出几个,读给大家听。

展示建议:由多名学生介绍。

任务二:初读感知——范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本文故事情节。

展示建议:一名或多名同学有感情的范读课文,其他组点评泛读效果;一人或多人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与补充;

任务三:体悟文章

1、请1——2名同学谈谈你读完此篇文章的感受?

2、请同学们试着用情景表演或歌曲的方式来变现文章的主旨,其他同学试着用原文来描述他们展示的细节。

任务四:精读鉴赏

请同学们运用以前学习过的鉴赏小说的方法来解答如下问题:

1、找出文中提及“蝴蝶”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个故事叫做《永远的蝴蝶》?“蝴蝶”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展示建议:一组同学介绍时其他组同学踊跃做好补充。同学们可搜集《梁祝》与《庄周梦蝶》的故事加深对“蝴蝶”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反映樱子形象的句子,想一想小说是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提示:利用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如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

展示建议:由组内学生进行描述,其他组学生做点评。

任务五:小说环境背景分析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并讨论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建议:一人回答,其他组同学做补充。

2、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雨”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建议:可多名同学分别作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用问题进行重点点拨。)

3、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雨一直在变化,是实在的变化吗?它的变化与作者情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由一名学生进行表述,其他组同学补充。(教师用问题进行重点点拨。)

任务六:文章的写作特点

1“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若作者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会有什么效果?请同学们结合此问题来感悟小小说的写作特点。

展示建议:可由两名同学来谈,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

2、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展示建议:组内其他同学每人都要谈。

任务七:学习升华,拓展训练

1、用自己的语言给同学们叙述一篇小小说,并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2、学习写一篇小小说展示给大家,请同学们进行评议。

展示建议:本组内同学进行展示和点评,其他组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参与点评。

【预习清障】

本部分内容在预习课结束以后来写,主要是针对预习课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思考在展示环节如何进行组织和调控教学,换句话说就是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突破上教师应设计哪些更为具体的问题使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而不是课堂的“热闹”),这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展示课上要由教师提出来,抛回去让学生作答,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进行讲解。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预设的问题,具体到展示课上可能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境会有新问题的生成。

【展后反思】

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展示课完成以后,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教师进行反思,反思出现问题的根源,反思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具体办法。切忌寻找借口,把问题推向学生,要用我校“没有任何借口,都是我的错”的理念,切实从自身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一节语文课的示例教案,根据班内七个组来划分的七项学习任务,如果班内组数有变化要调整任务数量,事实上对有些问题也可以两个组共同承担。这里要再次重申:所有的学习任务每个组的学生都必须共同预习,只有在展示前的一刻才能将任务具体分到各组,分任务的方式可以采取抓阄(任务难度相同的情况下)、小组自认和教师指定(好处是针对任务难度高低与各组学习水平高低相匹配)。

本篇教案是一个新课堂改革后的示范体例,对文化理论课的指导意义很大,专业实训课程也可以做参考。在课改初期,学生们对每个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在编制任务书(或叫做导学案)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学科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以后(或叫做对学科课程的学习习惯具备了,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和展示什么了以后),我们可以逐步简化任务书,更多的放给学生去设计展示内容,但展示不是单一的讲解,这一点教师在课改初期要认真的思考,将多彩的展示方法建议给学生,并逐步引导学生来思考怎么样展示才能使大家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预习任务书教师可以用大屏幕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也可以以QQ、微信的方式发到每名学生的手机上,还可以以纸质的形式印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在预习课时的占用上,起初可以占用正常课时(但会影响到教学进度),逐步过渡到利用自习课或晚自习来完成,初期教师要和学生们共同来上预习课,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各组学会预习的方法,待学生养成习惯后教师即可放手,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

二、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指导好学生预习

“四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习分成了两大部分,预习与展示。预习可以理解为是“学、训、研”的综合,要想使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变成“无师课堂”,课改初期教师就要下大功夫来指导学生的预习,那么初期我们的预习课教师的角色是什么,课上该做什么呢?

1、呈现预习任务书,以PPT的形式或纸质的形式进行呈现。

2、到各组中进行预习指导。当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观察、提问、询问,了解孩子们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度过预习难关,顺利完成预习任务。此环节教师一方面要对学有困难的组进行帮扶,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要针对各组对所有任务的展示进行初步的了解,将展示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3、教师要搜集好预习疑难。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了解学生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这些内容将是展示课中的展示重点,使我们的展示课做到有的放矢。

4、凡是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的问题可以放到课外时间完成,作为学生的作业。

三、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调控好展示课堂

“展示课”是我们课改的核心课。那么,在展示课中教师如何调控才能使其更为精彩呢?

1、组织课堂

课改初期,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熟练以后再把对“课堂的组织”逐步交给学生。此环节教师开始可能要多说话,但不是“讲课”,而是对课堂的组织语言,并且要让学生模仿,逐步让学生学会课堂的“组织语言”,渐渐放手。

各小组在展示时教师要关注到是否组内每一名同学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小组长对任务的安排是否合理。最好在每组展示时有一名“主持人”将本组的展示任务用“串词”串起来,使其展示的问题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点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做好“串词”的指导,其实也就是“组织语言”。

2、关键追问

当学生在课堂展示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而其他同学又未能及时点出时,教师要叫暂停,然后进行质疑——“他刚才的讲解我没听清,请再重复一遍好吗?”以此来进行提示,同时也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如果错误仍未被有效矫正,那教师就要针对具体问题的错误点进行点拨性追问?(总之教师就是不直接说出正确答案,除非学生们实在回答不出了,教师再进行精练的讲解)

当学生在课堂展示时出现讲解或表述不清楚时,教师要及时叫暂停,追问其他学生——“你们明白吗?”“哪不清楚?”“你能给她重复一下吗?”或者让展示的学生换种表述方式再说一说。

当学生的展示进行不下去时,教师要向给他其他学生求助,“谁能帮帮她?”先找他们组内的人(那样可以不扣分,体现集体的力量),还不行再找其他组同学。

当我们的课改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用以前我讲过的使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进行指导),学会倾听后教师好多的追问就可以由学生来做,那样也就加快了课堂的节奏,那时我们的课堂有展示的,还有随时进行追问的,看起来较乱,但却是有秩序的“乱”。

3、指导评价

展示中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展示的动力源,也是学生积极进行预习的动力源。每名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进行展示的表现欲,而且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积极评价,因此教师在展示课中如何指导好学生间的评价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继续坚持以组为单位的“集体计分原则”,重集体轻个体的评价,用集体的力量来调动个别不学或不爱展示的学生。其次,要引导学生做好自评,如当学生的展示存在问题时教师问“你觉得你刚才读(或讲或写)的怎么样?”学生肯定会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你觉得你读(或讲或写)的好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优点,这就是鼓励,这种时候教师尽量不使用自己主观的评价来代替,也不要不做评价,时刻谨记:学生对评价很在意!第三,要引导好学生间的评价。当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可以问“XXX你认为她刚才读(或说或讲)的怎么样?”“XXX请你说说如果让你来读(或说或讲)会与他有什么不同吗?”,尽量不要让其他学生来挑错,尽量说优点,然后用“如果你说会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语言来保护展示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教师要把以前已经习惯的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逐步变为由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的评价。那教师就不评价了吗?当然不是,教师主要围绕各小组这一集体进行评价,不断地用评价来强化学生的小组集体意识,最后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集中点评,点评时尽量做到多鼓励,尤其是表现不好的组也要鼓励,不能使其失去自信心。

以上所谈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是针对文化课与理论课的课型,实训课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石佳庆,男,中学高级教师,学校课改小组组长,现任职教中心校长)

核发:admin 点击数:1049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