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管理 >> 详细内容
 
教学管理 >> 正文
关于教师备课的要求
日期:2010-09-09 16:03:12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939

高碑店市职教中心

关于教师备课的要求

 

一、集体备课

成立教研组,同学科或学科相近教师集体教研,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对参加人员要进行考勤登记。教研活动主要进行制定各专业各学科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内容要本着让学生“学得会,用得着”的方向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说课、评课、理论学习。研究本专业、本学科课程开发,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开发校本教材。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教研组长负责确定教研时间及地点,负责对教研过程进行记录,并把教研简单概括,写成文字,向教务处汇报。

二、认真写好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它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分析的深度,体现教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和思维规律的了解程度及运用程度,体现教师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和艺术性,体现教师崇高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

1.规范的课时教案。体现每个课时的首次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习题反馈及教具使用等。应书写工整,词通意达,眉目清晰,严谨规范。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德育目标。

3.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重点是依据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辐射决定的。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是研究问题的核心,是写好教案的标准。

4.教材分析透彻。在教案中,要对本章、节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在考试范畴中的地位加以分析,对学习本节知识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加以论证。

5.教学方法得当。通过写教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坚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授课方式,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6.教学过程有序,符合认识规律。写教案要注重过程的分析、推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总结和反馈及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反馈学习信息,及时分析、准确判断。教案中要配有针对性地补充习题(作业),可分为ABC三个层次以供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

8.充分利用教具,提高课堂效率。做好教学后记。

9.板书设计合理。每课时教案都应有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

三、备课要做到“八备”、“一设计”

1.备大纲。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明确大纲的目标要求、教学目的和任务。“双基”要求和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备教材。要深入研读教材,掌握教材的主次先后、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把握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落实能力训练的措施。基础年级的教师要超前通读全部高中教材,以明确本册、章、节教材在全部教材中的地位和前后联系,从而掌握系统的学科结构,使备课和授课水平有较高的起点并能对教学统筹安排。

3.备学生。在备课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及生理、心理特点,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兴趣态度和意志品质及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层次和差异,力争全面了解,心中有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

4.备教法。在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法。备教法有以上五方面要求:

1)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应采用何种教法。

2)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3)如何完成从知识教学到能力培养的转换。

4)如何设计、安排节奏明快、连贯的教学流程。

5)应采用哪些教学辅导手段。

5.备习题。首先是编制起点低、有梯度的利于能力训练的课堂练习题。此外还要有适量的作业题以巩固复习。各类习题均应事先编排,教师一一做过。

6.备实训。专业课教师为上好实训课,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必须亲自动手试做,以确保实训成功。另外教师应根据需要和条件自行设计实训课程序。功能室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改进实训教学的途径和措施。

7.备思想教育。结合学科和内容特点,自然地、适当地、准确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以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8.备学法指导。指导学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备课时要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如何现身说法地做示范、讲思路。

9.设计好板书。

四、备课的原则是务必求深、求广、求准

1.求深是指潜心钻研和吃透大纲、教材,确保对知识的理解准确无误。

2.求广是指要多方参考,掌握教材内容的背景知识与相关知识,争取能在总体上俯瞰教材。

3.求准是指吃透学生,教材的处理与学生实际结合的准,针对性强。

核发:admin 点击数:939收藏本页